今年以來,我市電網月平均供電負荷比去年增長約20萬千瓦,這也意味著今冬供電*高負荷預計將達到290萬千瓦。與此不協調的是社會發展不斷加速與電網建設的相對滯后,成為經濟發展的“絆腳石”。有人比喻道,一輛汽車如果不停行駛20年,即使是高達上百萬的豪車,也會變成一堆“廢鐵”。我市的電力設施其實也這樣。 進展緩慢屢屢受挫
南城中心區域是我市核心區域,區域內有黨政機關、新聞媒體、醫院等6萬多供電用戶。但是與之不相匹配的是,整個南城區域僅憑運行了20年的110千伏南城變電站供給,更為嚴重的是兩臺主變壓器只有1臺大修過一次,另一臺一直運行了20年。兩臺主變壓器全年超負荷運行,達到101.2%,1號主變壓器更是經常發生過負荷,*大過載20%。
“十一五”期間,國家對電網的投資近22億元,用于電網建設與改造,電網在網架結構、供電能力、供電可靠性等方面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設備故障率明顯下降。但是,由于電網建設與社會發展之間的矛盾,導致威脅供電設備**、電網結構薄弱、供電能力不足等問題突顯。
應該說,我市在電網建設上一直在努力著。根據城市總體發展規劃和電網“十一五”發展規劃,在銅廠區域、老軍營地區、迎澤公園附近區域投資建設220千伏銅廠變電站、110千伏老軍營變電站、110千伏迎澤變電站,以解決南城地區負荷增長的用電需要。但是,計劃趕不上變化。110千伏老軍營輸變電工程由于站址、電源路徑等條件都不具備,工程被迫擱淺;220千伏銅廠變電站項目站址位于銅業公司廠區西北角,占地約0.7公頃,其中占用了銅業公司和太原師范學院的部分用地,是分解南城供電負荷*有效的變電站。由于施工涉及部分住宅樓的拆遷和安置問題,使銅廠變電站的建設工作無法開展。電網建設屢屢受挫,讓人痛心疾首。
南城地區電網建設進展緩慢,“無電可用”導致新的報裝供電項目不能立項,各種供電服務投訴接踵而至。據不完全統計,城南站區域近期客戶報裝容量24820千伏安,老軍營區域有7450千伏安報裝負荷不能供電,銅廠區域目前已有合生帝景、茂業置地、怡和地產、富基地產等四家開發公司提出總計7.3萬千伏安的用電需求。如果能盡快滿足這些負荷,城南地區經濟發展將會加快進程。
人為阻撓好事難辦
而南城地區電網建設是全市電網發展的一部分。近年來,在電網建設中,遇到很多人為的阻撓,東大變電站倒接工程于9月底開始實施,嘉節變電站10千伏電纜溝道施工舉步艱難,沿線部分群眾對工程建設認識不足,群眾阻撓現象嚴重,造成施工過程斷斷續續。為解決萬柏林區用電日趨緊張的局面,供電部門多方籌集資金,擬建220千伏迎西變電站,該站是我省容量*大的220千伏變電站。同時,全省首座電動汽車智能充電站將落戶此站,站址選址在虎峪河以南,屬小井峪村土地。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迎西站手續辦理順利,但在商討征地時始終未能與小井峪村負責人取得一致,使變電站建設工作一拖再拖。
而線路過負荷運行現象更是讓人嘆為觀止。我市城區范圍內51臺供電變壓器有14臺負載超過80%,5座變電站的2臺主變壓器超負荷運行,分別為城南、河西、城北、柏楊樹、親賢、城西、西銘變電站,*為嚴重的是城南、河西、柏楊樹3座變電站的變壓器超載率超過95%以上,35千伏黃陵變電站滿載運行,而這些變電站均為城市中心區域供電。
目前,我市區共有10千伏共用主干線路304條/783.9公里。很多條線路都嚴重超負荷運行,有的負載率已經達到100%以上。
電網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已經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在市領導的關心支持下,供電部門克服重重困難,正在加強電網建設力度。去年以來,太原電網順利投產了解放、康寧2座220千伏變電站,柳巷、東大、東太堡、嘉節4座110千伏變電站。這些變電站建成投產,有效解決了市區內新增用戶的用電問題,對于優化網架結構,分解現有變電站的重載負擔,形成分區方面起到關鍵作用,有效緩解了城區中心區域供電緊張局面。然而,想要徹底消除電網**隱患,還需要繼續加大電網建設力度,需要政府、供電企業、社會三方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