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化
421沈陽機床布局工業4.0 開展**制造行業合作
經濟日報 (0)
沈陽機床(000410)今日公告,公司分別與??怂箍禍y量技術(青島)有限公司、山特維克可樂滿切削刀具(上海)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公司與許昌遠東傳動軸股份有限公司簽署《工業4.0戰略合作書》。根據協議,公司與海克斯康公司將面向工業4.0的產品技術合作,開展**制造業重點行業項目、市場營銷和品牌塑造合作 、綜合金融服務合作以及質量控制與智慧工廠項目合作。 公司與山特維克公司針對中國市場3C、汽車、小家電等幾大重點行業,開展典型行業零部件的切削工藝和刀具系統進行研究與應用測試,共同推出提升競爭力的行業解決方案,面向智能制造,針對I5智能機床的系統集成開發,形成刀具數據庫與工藝支持系統,共享行業工藝數據。公司與許昌遠東公司合作協議主要內容包括共同開展產業發展及戰略咨詢,以許昌遠東公司擁有的設備、市場、人才和技術為開發平臺,以沈陽機床股份有限公司的專業智能裝備為基礎,進行技術攻關和智能化自動生產線開發合作。針對傳動軸生產工藝深入進行技術研究,為許昌遠東公司提供精益生產包括柔性自動化加工單元、工裝夾具等全套工業自動化解決方案,共同打造傳動軸行業**智能制造的示范應用基地。(阮潤生)
自動化生產 家電企業大戰“機器人智造”
中華工控網 (0)“順德擬成立4億元股權投資基金加速發展機器人公司”的消息就像個**包,美的、海爾、海信等落戶在順德的家電工廠均紛紛大幅采購機器人,代替人力。南都記者近日到工廠實地走訪發現,包括裝配、打磨、涂膠、貼標、機床上下料等家電生產各個流程已應用了機器人,不過,站在現代機器人背后的是“看不見的信息流”。而如何建立自己的信息流系統,將市場訂單和生產,甚至和供貨商瞬間鏈接,這是目前機器人公司難以逾越的門檻。一臺機器臂能代替一個工人長三角、珠三角的制造企業目前都在大上馬機器人。昨日是美的空調30周年開放日,南都記者參觀了美的開利空調工廠,其在內機4條線安排4個機器手,在外機6條線安排3個機器手負責成品空調搬運。除了搬運,美的空調電子分廠還將機器手用于生產遙控器,一條生產線有4個機器臂來代替5個工人。電路板也采用自動化設備——— 自動貼片機來進行生產。機器人智造是一個趨勢。近日,南都記者在海信空調生產基地也看到,排在6條運輸線上的成品空調主機,各配有一臺機器臂,將空調成品取下放到貨架上。此外,海信還引入近100臺用于運輸物料的A GV自動運輸車,由工人無線操控。據悉,格力電器的珠海工廠也使用了數十臺機器人
美的吳文新:將投50億用于自動化生產
光明家電 (0)日前,美的家用空調事業部總裁吳文新在美的空調30周年品牌開放日上接受光明網記者專訪時表示,未來五年,美的準備在自動化市場投50億,對制造系統**升級,今天看到的僅僅是開始,再過五年來看完全不一樣。 據悉,在2011年,美的空調大概是500億的營收規模,工人數量在50000以上。2014年總營收接近700億,工人數量是26000人。在這個過程中,產品制造升級、管理提升,產出效果主要來自于自動化生產制造的升級。資料顯示,美的空調很早就已經開始成立專門的自動化管理部門,美的空調的搖控器自動化生產線,除了機器人不是美的生產的,其他所有的都是美的空調自己做的。 據了解,從2011年轉型發展開始,美的家用空調在行業**個提出“精品工程”,帶領行業一起開展“精品工程”的品質升級。而在這精品工程的背后,自然是從生產環節就開始對于品質和效率的追求。而自動化的生產過程將作為高品質產品的重要保障。工業4.0*開始是德國提出來的,本質就是產品要智能化,制造要智能化,這是它的本質。 回歸產品本身 “智能化應該建立在把產品基本性能做好的基礎上才有意義。比如說空調買回去,制冷不行,制熱不行,再智能的產品都脫離了空調
自動化
422中國制造大看點 珠三角自動化急流勇進
工控網 (0)
摘要:廣東成為中國*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的同時,工業自動化議題也進入各級政府層面。珠三角經濟圈的工業自動化、智能制造產業急流勇進,是2015年中國制造轉型的一大看點。大約在一年前,人們還擔心中國制造業如何度過寒冬?如今,制造業發展有了對外對內兩條清晰的思路:一條是練好腿功“走出去”,輸出過剩產能,實施“一帶一路”戰略;另一條是練好內功,加快轉型升級,啟動“中國制造2025”計劃。2015年中國制造轉型大看點 珠三角自動化急流勇進市場已經形成共識:如果你是關心中國牛市的投資者,你就不能不關注中國的制造業。A股牛市“中國制造”,“中國制造”A股牛市,已經成為2015年市場的主流看法。眼下,有兩則消息值得關注:一則是截至4月16日,中國北車與中國南車的A股市值總和為7382.39億元人民幣,(按當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6.1305元計算)折合1204.21億美元。合并后的“雙車”已經超越了在國際市場上*大的競爭對手德國西門子(市值為1142億美元),成為世界上市值*高的機車制造企業。業界預計,隨著“中國制造2025”規劃方案啟動,未來幾年內會有更多的中國制造企業進入世界排名前列。另一則消息是民營
中山擬建機器人示范無人工廠
中華工控網 (0)一間全部由“機器人”負責生產的無人工廠,有點像歐美科幻電影里的場景?記者昨天從市經信局得知,該局正著手規劃建設一間機器人示范觀光無人工廠,即依托中山優勢產業、按照工業4.0理念推出的全自動智能生產線。它將是中山引進山東碩泰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在中山設立總部并建智能改造公共服務平臺的一部分,旨在幫助中山眾多中小企業通過技改**,實現節員增效,提升“中山制造”競爭力。智能改造公共服務平臺籌建中據記者了解,市經信局引進碩泰科技在中山設立總部,并建設智能改造服務平臺,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全自動智能生產示范工廠、共性技術研發、人才培訓、自動化制造整體解決方案服務、引進國內外機器人龍頭企業到中山設立子公司等。碩泰科技在**擁有160人的研發團隊,在高速零組件組裝、機器人控制應用、人工視覺技術等方面有較深厚的技術積累??蛻糁饕鞘澜缥灏購娖髽I及國內知名企業,例如谷歌、3M、中興、華為、蘋果、三星、微軟、索尼、諾基亞、黑莓等公司。該公司被認定為機械工業職業技能鑒定站、職業院校模具專業師資培訓基地、中國模具工業協會人才培訓基地等,同時也是中國模具工業協會人才培訓部副主任單位,參與編寫兩項行業標準,擁有一項發明專
中國機器人市場進入高速發展期
中華工控網 (0)煮湯做飯、搬運行李、組裝手機、精準焊接……日前,在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新型的機器人能工巧匠紛紛亮相。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的*新報告顯示,由于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同機器人技術相互融合步伐加快,未來機器人**將創造數萬億美元的市場。該報告指出,中國在2013年就已經成為全球*大的工業機器人消費市場,預計到2017年,中國機器人的使用量將達到42.8萬個,成為機器人使用**大國。與此同時,中國自身正**發力,積極培育本土機器人制造企業。推廣機器人——能夠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機器人被視為“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其研發、制造、應用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和**制造業水平的重要標志。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的*新市場調研報告認為,未來幾年,全球機器人市場將呈現兩位數的增長速度,主要是受到如下因素的推動:全球化競爭帶動生產線的現代化升級,節能技術和新材料的發展需要生產工具革新,人機對話開辟新應用、催生新市場,產品上市周期縮短、對柔性生產要求增加,等等。預計以生產智能化為主要特征的“工業4.0”將對全球制造業升級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總部位于瑞士的ABB集團在發給本報記者的新聞稿中講道,
“中國制造”風起云涌 珠三角自動化乘勢而上
經濟日報 (0)大約在一年前,人們還擔心中國制造業如何度過寒冬?如今,制造業發展有了對外對內兩條清晰的思路:一條是練好腿功“走出去”,輸出過剩產能,實施“一帶一路”戰略;另一條是練好內功,加快轉型升級,啟動“中國制造2025”計劃。市場已經形成共識:如果你是關心中國牛市的投資者,你就不能不關注中國的制造業。A股牛市“中國制造”,“中國制造”A股牛市,已經成為2015年市場的主流看法。眼下,有兩則消息值得關注:一則是截至4月16日,中國北車與中國南車的A股市值總和為7382.39億元人民幣,(按當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6.1305元計算)折合1204.21億美元。合并后的“雙車”已經超越了在國際市場上*大的競爭對手德國西門子(市值為1142億美元),成為世界上市值*高的機車制造企業。業界預計,隨著“中國制造2025”規劃方案啟動,未來幾年內會有更多的中國制造企業進入世界排名前列。另一則消息是民營車企紛紛受益于生產自動化。譬如比亞迪已經掌握了電控、電池、電機方面的核心技術,可遙控駕駛汽車速銳在比亞迪工廠生產,公司引進ABB自動噴涂及焊接機器人,自動化程度達70%以上。就證券時報記者實地調研來看,珠三角人力成
自動化
423德國離“智慧工廠”還有多遠
工控網 (0)摘要:在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有專家認為,德國工業真正要把它們帶進工廠,變成第四次工業**,還有一段路要走。德國離“智慧工廠”還有多遠在剛剛閉幕的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瑞士自動化技術集團ABB公司制造的雙臂協調機器人Yu Mi成了明星:當德國總理默克爾把手指放到YuMi右臂的鉗子里,它立刻就停了下來。在人們驚嘆Yu Mi機器人和智能機械精準表演的同時,一些專家則認為,德國工業真正要把它們帶進工廠,變成第四次工業**,還有一段路要走。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Yu Mi機器人主要用于消費電子工業,能對手表、手機、平板和桌面電腦的零件執行精細操作,而且非常**。另外,德國Beckhoff公司也展示了他們的自動化裝配線,能流暢地變化,按各部件的形狀、大小、顏色執行不同的操作,同時一個人戴著特殊智能手表監視著它,必要時還可以進行干預。工業上把產品和互聯網技術的融合作為通向“智慧工廠”的途徑,利用信息和通訊技術將生產工藝數字化,提高質量和效率并節約成本。數字化預示著第四次工業**的到來,因此被廣泛地稱為“工業4.0”——此前三次是蒸汽機的發明、大規模生產和自動化。隨著德國強大的工業技術面
德國的工廠數字化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海外網 (0)在剛剛閉幕的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瑞士自動化技術集團ABB公司制造的雙臂協調機器人YuMi成了明星:當德國總理默克爾把手指放到YuMi右臂的鉗子里,它立刻就停了下來。在人們驚嘆YuMi機器人和智能機械精準表演的同時,一些專家則認為,德國工業真正要把它們帶進工廠,變成第四次工業**,還有一段路要走。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YuMi機器人主要用于消費電子工業,能對手表、手機、平板和桌面電腦的零件執行精細操作,而且非常**。另外,德國Beckhoff公司也展示了他們的自動化裝配線,能流暢地變化,按各部件的形狀、大小、顏色執行不同的操作,同時一個人戴著特殊智能手表監視著它,必要時還可以進行干預。 工業上把產品和互聯網技術的融合作為通向“智慧工廠”的途徑,利用信息和通訊技術將生產工藝數字化,提高質量和效率并節約成本。數字化預示著第四次工業**的到來,因此被廣泛地稱為“工業4.0”——此前三次是蒸汽機的發明、大規模生產和自動化。隨著德國強大的工業技術面臨危機,政治和商業領導都熱切地揮起“工業4.0”的大旗。 據德國聯邦信息經濟、通訊和新媒體協會(BITKOM)*近的一次調查發現,目前在關鍵工
羅克韋爾自動化與三一國際啟動PDP戰略合作
工控網 (0)(2015年4月3日,沈陽)2015年4月3日,全球*大的專注于工業自動化與信息化的公司羅克韋爾自動化(NYSE:ROK)與三一國際PDP戰略合作啟動儀式在沈陽舉行,羅克韋爾自動化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柯思齊先生,三一重裝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吳佳梁先生出席了啟動儀式并發表致辭。 基于此次戰略合作,羅克韋爾自動化與三一國際將共同開發礦用高壓防爆變頻器,旨在推出體積更小、拓撲結構更精簡、功率元器件更少、故障率更低、無故障運行時間更長、維修更換時間更短的真正的四象限運行的高壓元器件(雙向耐壓6500V),攜手打造在礦用高壓變頻市場的競爭力。 羅克韋爾自動化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柯思齊先生認為,“通過PDP戰略合作,三一國際成熟的技術和自主開發的產品能快速進入市場,而羅克韋爾自動化公司產品在煤炭行業的應用也得以進一步擴展。重要的是羅克韋爾自動化在全球化技術與三一國際的本土化市場很好的結合起來,有助于客戶對于**、高效、節能等需求的落地?!弊鳛槿?*的高壓變頻器廠商之一,羅克韋爾自動化近年來不斷強力出擊,采取一系列舉措增強在中高功率產品系列領域的能力,此次合作無疑會成為開拓煤炭和礦山領域一個新的里程
自動化
424東莞自動化“無人工廠”步伐加快
家具迷 (0)今年厚街鎮掀起傳統制造業智能化改造熱潮,借有形之手和無形之手的雙重助力,厚街鎮家具業進入“機器換人”新工業**時代,眾多家具品牌自動化生產程度高達60%以上,企業建設高度自動化“無人工廠”步伐加快。 機器換人 自動化程度攀至60%以上 看不到粉塵、沒有油漆的味道,沒有電鋸刺耳的聲音。各類大型設備整齊陳列在車間內,這正是兆生家具的自動化工廠。該工廠建于家具業用工短缺出現端倪的2010年。截至目前,兆生家具在該廠僅自動化設備就投入逾5000萬元。 “家具生產的木工開料、噴涂、包裝三大階段,都是機器做主角,工廠的生產自動化程度已達60%以上?!闭咨揖吒笨偨浝砣蜗檎f,在容易產生揮發性氣體、導致職業病的噴涂環節,兆生家具更是率先在**引進中纖板靜電噴粉技術,投入1000多萬元以機器人代替人手,使家具噴涂“零揮發、零甲醛、零污染”成為現實。 據悉,通過“機器換人”,兆生家具這家建筑面積約15萬平方米、年產值達上億元的工廠,僅需約200名工人,人工成本約占總成本的25%。任祥分析說,“機器換人”還降低了勞動強度,改善了生產環節,使該工廠人員流失率降至7%,帶來的高效也讓該廠具備較大發展潛力,按照規
南京科遠自動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5**季度報告
經濟日報 (0)**節 重要提示公司董事會、監事會及董事、監事、**管理人員保證季度報告內容的真實、準確、完整,不存在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并承擔個別和連帶的法律責任。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審議本次季報的董事會會議。公司負責人劉國耀、主管會計工作負責人胡歙眉及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劉紅巧聲明:保證季度報告中財務報表的真實、準確、完整。**節 主要財務數據及股東變化一、主要會計數據和財務指標公司是否因會計政策變更及會計差錯更正等追溯調整或重述以前年度會計數據■非經常性損益項目和金額√ 適用 □ 不適用單位:元■對公司根據《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釋性公告第1號——非經常性損益》定義界定的非經常性損益項目,以及把《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釋性公告第1號——非經常性損益》中列舉的非經常性損益項目界定為經常性損益的項目,應說明原因公司報告期不存在將根據《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釋性公告第1號——非經常性損益》定義、列舉的非經常性損益項目界定為經常性損益的項目的情形。二、報告期末股東總數及前十名股東持股情況表1、報告期末普通股股東總數及前十名普通股股東持股情況表單位:股■公司前10名
德勤合伙人RALF Schlaepfer:工業4.0時代必須認清趨勢
財經網 (0)“下一個變化可能是一個大的成功,也可能會導致你的失敗,就是我們這個云計算。”4月20日,德勤戰略發展主管合伙人RALFSchlaepfer在中國企業家俱樂部主辦的中國綠公司年會“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分會場上做出上述表示。 他認為,工業4.0需要新的工廠,同時需要更有動力的計算能力,還有服務的能力,更需要對運營成本、資本成本,有清晰的認識。如果你不能夠抓住這樣的大的趨勢,**天你可能有失業了。 以下為RALF Schlaepfer發言: RALF Schlaepfer:謝謝邀請來到今天來到的討論環節,同時講到我是德勤戰略發展的合伙人,我們的CEO對這一塊非常關注,跟西門子、ABB還有一系列智能大頭都是有非常密切的合作,我們在建立起這種工廠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目前會有一個巨大的變化。 講到了工業4.0,之前有人會朝嘲笑這樣一個概念,現在可以看到這樣一個4.0的版本是非常巨大的變化,對于大公司來說,這樣的變化這樣的挑戰會更大。像物聯網對于大的制造產業帶來很大的改變,產業4.0不完全包括物聯網,還有包括指數的增長,包括一些探測器,這些探測器主要是機器的一個部分而已。 有一個同事跟我講,探測器
自動化
425中信重工**中國重型裝備制造業向自動化轉型
工控網 (0)摘要:中信重工跨界電力電子行業,打造機電液一體化智能控制產業,**中國重型裝備制造業向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轉型升級。4月15日,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任沁新地對外宣布,由中信重工構建的目前亞洲*大、*先進的“**電液智能控制產業基地”**投產。這標志著中信重工**中國重型裝備制造業向自動化轉型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對于中信重工跨界轉型,發展變頻產業,任沁新異常堅定:“變頻技術能讓傳動變得輕靈、高效、精準,不僅可實現節能降耗,而且可作為智能化的接口系統,直接接入智能化網絡。”他認為,基于世界裝備制造業未來發展格局和工業4.0的變革需求,市場容量*大的**變頻器及自動化,是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只有將工藝需求、裝備制造與電力電子結合起來,才是未來工業的發展方向。雖然目前中信重工已擁有20多種破、磨、選工藝型譜全系列,包括工藝試驗、工藝選型、工程設計、產品設計、主機制造、成套供貨、工程總包等全球化服務,在全球范圍內很難再找出**個這樣的品牌。然而,作為中國重型裝備制造業的領軍企業,他們已經不滿足于“領跑”。自“十二五”以來,他們加速“奔跑”,推進從制造型企業向高新技術企業、從主機
追憶“中國機器人之父”蔣新松 走中國特色的機器人道路
光明日報 (0)1997年3月30日,“中國機器人之父”蔣新松的生命定格在這一刻。然而,他所開創的事業,正以****的速度蓬勃發展著——“機器人**”將影響全球制造業格局,而我國將成為全球*大的機器人市場。 1977年,蔣新松在中科院自然科學規劃大會上提出了發展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的設想。在他和一批科學家的不懈努力下,機器人和人工智能被列入1978年至1985年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發展規劃。1979年,蔣新松提出把“智能機器人在海洋中應用”作為國家重點課題,并把“海人一號”水下機器人作為*初的攻堅目標。1985年12月,由蔣新松任總設計師的****臺水下機器人樣機首航成功,1986年深潛成功。隨后,我國首臺“CR—01”6000米水下自治機器人研制成功,并于1995年夏天在太平洋海試成功,初步完成了我國實驗區內太平洋洋底探測任務,為我國進一步開發海洋奠定了技術基礎。 作為“863計劃”自動化領域的**科學家,蔣新松卓有成效地指揮了CIMS(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的技術攻關。在他的領導下,我國CIMS技術進入國際先進行列,獲得美國SME“大學**獎”和“工業**獎”。他對“863計劃”的貢獻不僅體現在許多技術路
自動化
426臺達智能自動化與能源管理解決方案 2015漢諾威工業展精彩呈現
中華工控網 (0)全球電源管理與散熱解決方案的領導廠商-臺達集團于2015年德國漢諾威工業展發表工業自動化與能源管理應用的智能高整合解決方案。自2012年起,臺達已為全球客戶打造近200項節能達20%至40%的成功案例,在本次的展會中,將通過臺達SCARA工業機器人解決方案的實機展示,體驗臺達SCARA工業機器人助力電子、包裝、物料等行業產線提升可達3倍日產能的高速、高精控制能力;臺達電能儲能與管理解決方案“Flex E3”也將展示智能電網功能,實現*佳儲能及能耗效益。臺達董事長海英俊表示,臺達持續開發**技術以協助緩解全球暖化,其高效節能解決方案在2010至2014年為全球客戶節省約148億度電,相當于減少790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在北美一座裝置容量高達110-MW的聚光型太陽能集熱發電廠,臺達整合超過10,300組太陽能追日自動化系統,精準度高于業界平均值1.5倍。在印度,臺達為遍布**的ATM網絡提供智能監控與電源管理解決方案,不僅為用戶提供**的交易環境,也為客戶大幅節省運營支出與能耗。臺達EMEA區總經理張財星強調,臺達在2015漢諾威工業展的展出,具體展現臺達為提升客戶競爭力而整合多樣化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