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精品成在人线av无码免费看-两女女百合互慰av赤裸无遮挡-欧洲熟妇色xxxx欧美老妇多毛

首頁 >>> 公司新聞 >

公司新聞

“風”起酒泉 “電”亮神州(咨詢電話021-56479693)

(咨詢電話)  地處西部的甘肅省曾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基地,誕生過新中國石油工業的“搖籃”玉門油田、**座百萬千瓦級水電站劉家峽水電站等一批大型工業企業。如今,地下資源的枯竭沒有阻擋甘肅前進的腳步,憑借河西走廊源源不竭的風能,這個老能源基地通過發展風電產業正在成為新興的新能源基地。

驅車行駛在甘肅省酒泉市的茫茫戈壁上,好像走進了一望無際的風力發電機組成的“白色森林”。挺拔高聳的風機塔頂上,巨大的葉片悄無聲息日以繼夜地把西北風變成清潔的電,源源不斷地送往各地。

甘肅省委書記陸浩介紹說,甘肅河西走廊新能源及新能源裝備制造基地建設取得重大進展。2010年,酒泉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一期竣工,新疆與西北750千伏電網聯網,甘肅風電外送工程投運;風電總裝機達到550萬千瓦,今年將新增裝機300萬千瓦;風電裝備制造業去年實現銷售收入223億元,預計今年制造能力達到300萬千瓦以上,銷售收入可突破300億元。一個充滿活力、前景廣闊的風電裝備制造園區正在酒泉崛起。

產業發展迎風轉向

過去在河西走廊一帶,人們幾乎談風色變。老百姓常說:“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農民到地里去干活,要用頭巾包起頭。房子只有門沒有窗戶,怕風連著沙子刮進屋里。

這過去被視作災害的大風,如今卻成為甘肅轉變發展方式、實現跨越發展的重要抓手。在能源短缺、環境污染、氣候變暖等諸多挑戰的壓力下,全世界都把目光投向可再生能源和節能減排。大規模發展風電甘肅找到了順應世界發展潮流,又能夠充分結合自己優勢的新路子。

甘肅風能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地區。據測算,其理論儲量約2億千瓦,位居國內第五。河西走廊一帶的瓜州被稱為“世界風庫”,玉門則被稱作“世界風口”。

其實,早在2006年,甘肅就提出“建設河西風電走廊,打造西部陸上三峽”的戰略構想。經過多年來一步步的探索,2010年,甘肅風電建成裝機容量已從“十一五”初期的11萬千瓦猛增到550萬千瓦,位居國內**。到今年6月底,風電并網運行容量達到420萬千瓦,占全省發電裝機容量的17.1%。

如今,在酒泉1100平方公里的戈壁灘上,集中布局了32個大型風電場,總裝機規模高達500多萬千瓦,平均每20平方公里就有1個10萬千瓦風電場。甘肅正在進一步加緊建設已經獲得審批的千萬千瓦級風力發電基地,已經有19家發電企業入駐甘肅。

不占農田,不用拆遷,就在這茫茫戈壁上,飛轉的風機讓甘肅人民看到了新希望。不僅是風能,河西走廊地區太陽能的條件也非常好,一年的日照時間在3200小時以上,太陽光的輻射強度也很高,每平方米在6千兆以上,日照的時間和輻射強度決定了發電的能力和可提供的動力。

由于光伏太陽能發電用的太陽能電池板需要大面積占地,*近甘肅省又在探索風電與太陽能交叉發展的問題,在風力發電場風機之間的空地上放置太陽能電池板,這樣一來,節省了土地,實現了集約發展,甘肅省能夠將發展新能源產業的優勢進一步擴大。

裝備制造風起云涌

發展新能源產業離不開裝備。比如,風電離不開風機。而風電設備都很大,重量達幾十噸、上百噸,一個葉片幾十米長,長距離運輸非常不方便。因此,風電裝備的特點,決定了其裝備制造應該是就地就近。

為此,甘肅省于2008年啟動了酒泉新能源產業園建設,華銳、金風等知名企業均已入駐產業園。目前已有35家風電裝備制造企業簽訂入園協議,總投資上百億元,已形成年產風機3000臺的生產能力。

“過去是零部件到這里來組裝,現在零部件、工廠都落地在這里了,軸承、發電機、變速箱等都能夠在基地生產,一些企業還在園區建立了研發機構。”酒泉新能源產業園有關負責人說。

在車間,工人們正在緊張忙碌著,總經理夏宇說,今年4月,2.5兆瓦風力發電機在酒泉基地下線,這是公司根據市場需求,自主研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風機。

甘肅省風電產業的發展,給企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風電企業的紛紛入駐,讓酒泉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園發揮了很好的產業集聚作用,企業之間互相協助、配套,同時也相互競爭,相互借鑒經驗,客觀上促進了整個園區以及酒泉地區裝備制造業的發展。

酒泉風電裝備制造產業基地的建設,把資源、市場、技術、設備、人才、服務等產業要素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了以風電基地為依托,以園區為載體,以裝備制造產業化、本地化為目標的風電裝備制造業集約發展、組團發展的新優勢。未來幾年內,這種優勢還將更加突出,對于不斷優化資源配置,加快技術進步,完善強化產業服務,降低投資成本,提高產業效益將產生巨大作用。

目前,酒泉新能源產業園區已經成為國內*大的風機裝備產業園區。去年,甘肅全省風電裝備產業完成工業增加值88億元,占全省裝備制造業增加值的78%。

科學發展乘風破浪

甘肅找到了實現跨越發展的突破口發展新能源產業,然而這條路走得并不平坦。起初,建風力發電廠、引進國外的風力發電機完全是試驗性質,能不能大面積地搞,發了電以后上網的問題該如何解決等都是未知數。

甘肅省本著科學的態度,對風電發展進行了規劃,在河西走廊一帶建起了多個測風點,*終形成細致的分布圖。

“必須要科學布局,科學地進行規劃和設計,把風場的設計搞好,這是很重要的。”陸浩說。

科學的規劃必不可少,執行規劃的過程中也總會遇到各種問題。今年上半年,甘肅風電基地發生了多起風機脫網事故,給電網平穩運行帶來風險。

電力專家來到河西走廊,對脫網情況進行了認真細致分析,拿出了分析報告,提出了解決辦法。比如過去幾十臺風機用一個接地保護,哪個地方出問題一下子整個電就全脫網了。現在接地保護是一個塔架一個接地,發生問題只影響一個風機。

經驗是在實踐中和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漸積累起來。

風電發展的過程中,還有消納的問題需要解決,發出的如此巨量的風電誰來用?

甘肅省提出,消納風電必須堅持就地消納和電力外送并舉的原則,任何單一的方式都是不可取的。

就地消納就需要發展高技術、高載能的基礎產業,目前,基地附近的酒泉鋼鐵廠上馬了一套電解鋁裝置,采用*先進的技術,電流密度能夠達到600個千安培,這是國際上*高電流密度的電解鋁工程,這樣生產一噸鋁就可以省2000千瓦時電。因此,發展高技術、高載能產業或許將成為甘肅未來發展新的產業選擇。

電力外送則涉及電網**問題。電力送往東部沿海地區,如此大規模、遠距離的電力輸送,電網面臨的巨大壓力在世界上是****的。要大規模、遠距離輸送,就要通過交流和直流兩種特高壓線路來解決,通過直流可以大規模輸送,通過交流可以把風電納入大電網進行消納。因此風電外送,要堅持“強交強直、先交后直”的原則,建設特高壓交流骨干網架。

2010年11月3日,新疆與西北750千伏電網聯網工程暨甘肅千萬千瓦級風電一期外送工程正式投入運行,酒泉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外送大通道正式打通,由風而來的清潔電能被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各地。

乘著永不枯竭的西北風和國家發展新能源產業政策的東風,甘肅將在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道路上越走越遠。